胡润富豪榜的创始人胡润,其实是一位地道英国人!可他为什么这么关心中国富豪?

0
901

提起胡润富豪榜,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是胡润财富排行榜还是胡润慈善排行榜,每一年都能引起广泛关注。

但提起这个中国富豪榜单背后的男人胡润,很多人可能会摇摇头表示:

不咋熟…到底是谁?

如果房产君告诉你,这个叫胡润的男人其实是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大家是不是更加疑惑了:

一个英国人为啥这么关注中国富豪?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胡润

胡润的原名叫Rupert Hoogewerf,今年45岁

1970年,胡润出生在卢森堡,父母都是英国人

后来,一家人回到了英国生活

天资聪颖的胡润自幼就对各种语言很感兴趣,长大后他通晓包括汉语,德语、法语、卢森堡语、葡萄牙语、日语在内的七种语言。

1990年,他考上了英国杜伦大学,还成为了出色的英国注册会计师。

1991年,他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交换生,他的汉语也突飞猛进

这次来华,冥冥中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安达信伦敦分部

因为出色的中文水平,4年后,他被派往安达信上海分部,他的太太也一同前往。

在上海,他有着令许多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似乎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可他的父亲却一语点醒了梦中人:“你在上海滩左冲右突,闯不出名堂。不如趁年轻,抓住时代机遇,打拼自己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民营企业开始风生水起,可那些民营企业老板却鲜为人知。

而此时,美国的福布斯排行榜已经比较成熟了,这让胡润看到了商机。

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胡润辞掉了自己稳定的工作,开始潜心制作中国的福布斯排行榜,即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

对于没有一点数据在手的胡润来说 ,整理这份百富榜也并非易事。

胡润坦承,自己最初做榜单时,不太科学,多少有点艺术的成份。那时没有材料可寻,于是就关注政府报刊,如《人民日报》,看主席和谁握了手。当时看到是刘永好,然后发现他是农业行业里的最大企业,克林顿也访问了他,于是确定这是重要人物。

榜单做好之后,他投稿至以编制全球富豪榜闻名的《福布斯》杂志并被刊登。胡润由此成为了“福布斯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正式开始为福布斯编写中国富豪榜,这也是第一次让中国富豪走向世界。

当时付费是一字一美元,胡润和其他两位学生一道,花费六个月,制作了首个中国百富榜。

在那个中国人习惯藏富的年代,面对“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这一问题,中国没有答案。

而胡润百富榜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老百姓们心里的疑问也终于有了答案。

可富豪们对这份排行榜却又爱又恨。

“问题富豪”,生怕自己不小心“成为一棵招风的大树”,被人盯上;“阳光富豪”,对首富头衔坦然受之;不喜欢露富的,连连辟谣,说胡润是瞎编,不懂国情,数据有误;有钱但排名考后的富豪,认为胡润数据不对,怎么可能我只有这点钱。

此后,一年一度的胡润百富榜每次都会吸引大家广泛的关注,胡润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可他却没有赚什么钱,还要寄宿在朋友家里。

按照一个字一美金的付费标准,富豪榜不过几千字,可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制作完成,和他的名气相比,他当时的收入实在少得可怜。

这也促使胡润与福布斯分道扬镳,自己成立公司,时至今日。

从最初的几人,几十人,再到现在成百上千的员工,胡润的公司越做越大。

每年一度的胡润百富榜的评比已经成为每年最重要的个人财富的盛宴,总是能引起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兴趣,并给胡润本人带来不菲的个人财富。

从目前来看,胡润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发布榜单的《胡润百富》杂志,其次是胡润百富的项目活动,主要项目为生活奥斯卡系列慈善晚宴;三是胡润百富书籍。

胡润表示:

“前两部分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高端的媒体集团,我们有一本杂志叫做《胡润百富》,收入和传统杂志一样,主要是依靠广告。广告商大部分是国外奢侈品牌,此外还包括投行和投资基金。第二块则是活动,我们的活动有较为严肃的展览论坛,也有一些生活方式的活动,比如慈善晚宴等。我们可以找一个很好的‘借口’邀请这些富豪参加宴会,赞助商仍然是这些国际顶级品牌。”

事实上,赞助是胡润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之一,2006年,百富榜的每年冠名费用就达八位数,年收入近一个亿。

随着胡润富豪榜的名气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质疑声也一直没有停息。其榜单的真实性、数据真实和权威性都遭到众多质疑,而胡润和老东家《福布斯》的口水仗更是每年必打。

相比之下,数据准确与否的争议最大。

早期胡润的资料来源大多就是公开资料和实地调查,而统计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最终数据更是被多位富豪矢口否认。

对此,胡润也曾明确表示:

“没有最统一的标准,最容易的方式是统计一些重要公司老总股票的市值,但是其他的一些资产情况则很难为外人所知。

目前中国看得见的财富如同冰山。表层是阳光财富,非常小;大块头在水平面以下,称为隐性财富。这种隐性财富又分成两类:一类是低调的富豪,约占80%;其他的是吸血鬼富豪,见阳光即死(如官员)。胡润百富榜目前只能以表层阳光财富为基准排榜。

以20亿人民币为门槛,我现在找到了1300个中国富豪上榜,而冰山底下还藏着约2600个隐形富豪。”

尽管质疑声不绝于耳,但依然有很多人给予了胡润正面的评价:

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

“30年前,邓小平先生说,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了不起的政策;20年来,贫穷的中国芸芸众生中有了无数的有钱人,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十几年来,一个叫胡润的外国年轻人只身去民间发现中国的富人并制作百富榜,这是了不起的探险之旅。”

《创业家》创始人牛文文:

胡润“富豪榜”,是30年商业史重要而有趣的一个观像仪。胡润架设起了中国人对一个群体(富豪)认知的一座独特桥梁,甚至是世界对中国这个年轻群体的认知桥梁。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必然应该有“胡润”的一页。

财经作家吴晓波:

在今天的中国商业界,“胡润百富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排行榜。娱乐的气息开始消散,人们日益察觉出了严肃的学术意义和时代价值。胡润所积累的榜单变动及每年数以千人计的抽样调查,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可以量化分析的数据库。这样的排行榜,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始。

 

就这样,胡润把握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由零开始,创造了一个新的中国市场,用自己的榜单把企业们家和自己变成了明星

这个地道的英国人,最终在远隔重洋的中国,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