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在全球圈粉无数
电影中,代号为007的杰姆斯邦德为完成间谍任务屡次出生入死,穿越枪林弹雨,让影迷们看得直呼精彩!
而现实生活中,大家不知道的是《杰姆斯邦德》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在二战中有着比007更传奇的人生…
1908年,伊恩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甚至与温斯顿·丘吉尔是老友,母亲在军人后援协会任职
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伊恩日后进入海军情报局奠定了基础…
16岁那年,伊恩被送到英国Dorset的一所学校读书,在那里,他学到了一个叫约翰邦德(John Bond)的间谍的英勇事迹,这位日后他创作007系列小说埋下了伏笔…
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因为哥哥的上进和优秀,父母对伊恩并没有花费很多心思
那时候的他希望能考进外交部工作,但是却怎么都考不进去…
后来,父母托关系把他送进了路透社,伊恩成为路透社的助理编辑和记者,之后又进了证券公司混日子
如果不是二战,也许伊恩始终只是一个伦敦社交圈广受欢迎的花花公子,一个半途而废的路透社记者,一个“世界上最差劲的证券经纪人”…
但是,二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客户后,伊恩被证券公司辞退,这让他的母亲不能在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视而不见…
在她的运作下,伊恩顺利进入了海军情报局,任中尉情报官。
在这里,伊恩非常享受这种与之前生活截然不同的情报工作
1940年,伊恩首次获准离开局里去执行任务:奉命前去劝说法国海军上将弗朗索瓦·达尔朗将他亲率舰队里的舰船全都驶进英国港口,归英国海军使用。
当时,在德军的攻势下,法国政府准备投降,达尔朗作为海军上将,率领着海军舰队摇摆不定。尽管这次行动宣告失败,但伊恩的表现向局里证明了他是一名专业素质过硬的情报人员。
局长约翰·戈弗雷海军上将(M夫人原型)让伊恩作为自己的副手留在办公室里为自己出谋划策,可是他却不甘愿只待在办公桌后。




1945年,伊恩离开了海军情报局,戈弗雷上将对他评价极高:“他的热情、才能和见识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海军情报局的战时发展和组织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伊恩居住在牙买加。
从16岁那年第一次听说女王间谍约翰邦德的故事,再到二战期间成为海军情报局的王牌间谍,伊恩有了创作小说的充足素材。
两个月后,这部被他称为”枯燥而又畸形的作品“诞生了。为了让作品的主人公显得迟钝而又无趣,他随手在书桌上翻起一本看起来非常无趣的书——《西印度群岛的鸟类》,然后用这本书的作者命名了小说的主人公。
在1953年,他的第一本詹姆斯邦德小说《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面世了。
这部在伊恩严眼中“枯燥而又畸形的作品”,收获好评如潮…
伊恩决定再接再厉继续写下去…
期间,他还翻阅大量间谍书籍,并重温了16岁那年,在Dorset求学时,听说的间谍约翰邦德的故事。
为了找寻灵感,他甚至还专门前往约翰邦德的Dorset故居。
这个占地140英亩的庄园就是邦德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别墅共有10个卧室
非常大气
英式风格满满,古朴温馨
在这里,邦德家族居住了一个多世纪
16世纪,约翰邦德是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服务的王牌间谍,他的座右铭是拉丁语“这个世界还不够”(non sufficit orbis)。
目前,这个庄园以35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吸引了大批邦德迷。
伊恩在这里汲取了创作灵感后,就回到家里,每天写2000字,其余的时间都用来在豪宅里纵情享乐。
但当时,写作,特别是写间谍小说,并不为上流社会所接受。
虽然伊恩出身名门望族,但很多贵族对他笔下的间谍人物嗤之以鼻,称他们粗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催促其早日封笔。
即便如此,伊恩依然在少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下孤独地创作,一本接着一本写下去
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生活过于放荡不羁,中年后,伊恩疾病缠身。但乐观的他并未因此而绝望,在他生命的最后12年里,他几乎以年产一部小说的高速持续创作着,即便在入院期间,他仍争分夺秒地撰写出了《飞天万能车》。
生命最后的12年,他共创作了14部007小说。
1964年,他因心脏病突发倒在儿子的生日宴会上,享年56岁。
如今,54年过去了,那些当年嘲讽过伊恩的贵族早已烟消云散,但他留下的作品却流芳百世…
就这样,那个曾经纸醉金迷的花花公子,那个半途而废的路透社记者,那个世界上最差劲的证券经纪人创作出来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说,依然受到全世界书迷和影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