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拥有多套投资房的人要想再贷款,会越来越贵了!该怎么办才好?

0
870

2017年,针对房屋贷款审核规定的一系列调整将会陆续生效,特别是针对拥有三套BTL投资房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想要再申请到新的房屋贷款所需要的条件会更加苛刻。

相反,在各种规定的调整和经济变化不明朗的前提下,对于只拥有一到两套投资房的个人投资者,或者是能支付较大比例首付的贷款者来说,他们会成为放款机构较为青睐的申请人,将能申请到利率较低的贷款产品。

00ee7cb600000578-3897428-image-a-1_1478264983074

具体点说,今年1月1日刚生效的一项新规定:

新的贷流程下,压力测试的贷款利率变成了5.5%(而不是以往的5%),也就是说租金收入必须大于或等于还款额度的145%,贷款才能通过。这一个改变其实就是直接增加了买房的贷款难度,假如房屋的预期租金达不到贷款要求,那么买房的人就必须加大首付的比例,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什么是银行压力测试?戳这里:

为啥现在买房出租Buy to Let能贷到的额度变少了?一切都是银行压力测试搞的鬼

从今年四月开始,个人投资者在贷款过程中的税费减免额度将逐渐从最高45%减少……直到2020年调整到20%。这一变化,加上去年4月生效的印花税的政策调整,也都增大了个人投资者的融资难度和购房成本。

另外,2017年9月30日将要生效的新的条款规定,对于拥有4套或4套以上BTL投资房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想要获取新的贷款,在审核过程中将需要提交其所有房屋的详细的贷款和收入情况。

现在贷款的流程是,只需要核实和参考所需要贷款的这一套房子的预期租金收入和房屋价值;那到9月30号之后,如果一个已经拥有十套贷款买的投资房的投资者想要再贷款买一套房,就需要再审查他名下这10套现有房屋的贷款和收入细则。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人所申请的贷款,放款机构(例如银行)将需要更大量的工作流程,而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整个贷款产品的成本增加—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借钱的手续和流程变复杂了,成本变大了,那自然借钱的利息就会相应增长。

针对这一项规定的调整,其实很多借贷机构已经做出了一些反应。比如有些机构其实已经限制最高贷款的数量(一般来说三到四套房),或者干脆给一个最高贷款值(一般来说是100-200万英镑)。当然啦,这些只是说针对某个投资者在同一家机构的贷款,并不包括这个投资者在别的地方贷款的数量。

对此,贷款经纪人Ray Boulger表示:“很多贷款机构肯定会意识到,这些增加的流程和更为复杂的审查机制将大大提高工作成本。所以即使这些规定要在9月30日才正式施行,很多机构已经开始对其贷款机制做出了调整,而最终结果应该会导致很多机构减少其贷款总量。”

020f3e4600000514-4048980-image-a-1_1483030608768

其实呢,这些规定颁布的初衷是好的:官方机构想要维持贷款市场的秩序,意图让贷款机构在审批贷款的时候能更为全面审查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情况,从而减少风险。但正如上文所说,增加了的繁琐的流程,和时间上的拖沓,也势必造成贷款机构工作成本的提升,最终导致整个贷款产品变贵,并且可供选择的贷款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少。其实,如果可供选择的贷款产品数量一旦变少,那对于贷款申请人来说,看得见看不见的成本就很有可能会增加,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去避免这些成本的增加,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针对税费减免额度和印花税的调整所导致的融资困难和成本增加,可以考虑使用公司的名义来投资。这两个因素对公司投资者并不适用,在投资组合足够大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要从公司里提取资金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别的费用将会发生。

具体原因戳这里:

英国又放大招,公司税将下调四分之一!我们讲讲为什么以公司名义买投资房更好吧

其次,针对更加繁琐的流程等产生的成本的提升,我们是可以想办法避免的。一个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去寻求贷款经纪人的帮助。市场上贷款产品繁多,五花八门,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贷款产品都会受到规定改变的影响的。货比三家,总能找到物美价廉的贷款产品。但问题就在于我们作为投资者,接触到的信息有限,可能有些贷款机构的名字我们听都没听过,但恰恰就是这些机构的贷款产品非常实惠。这时候贷款经纪人的作用就体现了—他们能接触到几乎所有市场上有的贷款产品。而且,英国市面上很多贷款机构的审查流程已经非常健全,过程变得繁琐对他们来说其实成本并没有多大的增加,他们已经是按照这种方式在审查贷款了。那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的机构,去申请他们的贷款产品,就应该不会有成本突然增加的问题。

具体方法戳这里:

在申请贷款之前,怎么向银行包装自己,拿到更好的贷款,这事儿学问大了。

———

我们是英国房产圈,一个靠谱,有料,不忽悠的英国房地产公众号。

如果你对英国房产投资感兴趣,就戳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